FastAPI项目中Loguru日志记录与Uvicorn启动方式的差异分析
本文分析了在FastAPI项目中,使用Loguru进行日志记录时,Uvicorn的不同启动方式(命令行 vs. 代码)如何影响HTTP请求日志输出的问题。
问题表现为:使用uvicorn main:app
命令启动时,HTTP请求日志正常打印;而使用代码启动Uvicorn服务器时,HTTP请求日志缺失。
代码启动Uvicorn的示例: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config = uvicorn.config("main:app", host=serveice_host_ip, port=int(service_host_port), workers=1)
server = uvicorn.server(config)
server.run()
即使添加access_log=True
参数: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config = uvicorn.config("main:app", host=serveice_host_ip, port=int(service_host_port), access_log=True, workers=1)
server = uvicorn.server(config)
server.run()
问题仍然存在。这并非access_log
参数设置错误,而是代码启动方式绕过了Uvicorn的默认日志处理机制。
logger.py
文件中的InterceptHandler
类负责将Uvicorn的日志重定向到Loguru:
class InterceptHandler(logging.Handler):
def emit(self, record: logging.LogRecord) -> None: # pragma: no cover
# ... (代码略) ...
它拦截了uvicorn.asgi
、uvicorn.access
和uvicorn
这三个logger的日志。命令行启动时,Uvicorn自行处理日志,InterceptHandler
能够成功捕获并重定向。
然而,代码启动时,Uvicorn的日志处理流程发生变化,InterceptHandler
无法有效捕获Uvicorn内部的HTTP请求日志。这可能是因为两种启动方式在日志处理机制上存在差异。 setting.py
中Loguru的handler配置本身没有问题,问题在于Uvicorn在代码启动模式下的日志处理流程改变,导致InterceptHandler
失效。
解决此问题需要深入研究Uvicorn的代码启动流程,并可能需要调整InterceptHandler
或Uvicorn的配置,以确保日志正确捕获和输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