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站网页load
事件多次触发及可靠加载完成判断
本文分析了一个油猴脚本在B站视频页面遇到的问题:window.onload
事件多次触发。作者使用油猴脚本测试window.onload
和window.addEventListener('load', ...)
两种监听方式,发现前者只触发一次,后者却触发三次,两者同时使用则触发次数更多。作者怀疑是iframe导致,但需要更可靠的页面完全加载判断方法,因为多次触发load
事件无法准确反映页面最终加载状态。
作者提供的油猴脚本如下:
// ==UserScript==
// @name Temp
// @namespace no
// @match 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*
// @run-at document-start
// ==/UserScript==
// 单独使用只会触发一次onload事件
// window.onload = alert("onload is triggered");
// 单独使用会触发3次load事件
// window.addEventListener("load", () => {
// alert("load is triggered");
// });
// 两种方式同时使用,会触发多次
// window.onload = alert("onload is triggered");
// window.addEventListener("load", () => {
// alert("load is triggered");
// });
作者在火狐浏览器,@run-at document-start
注入时机下测试,发现addEventListener
方法多次触发load
事件。这可能是因为页面中存在iframe,iframe加载完成后也会触发load
事件。如果页面有多个iframe,就会出现多次触发的情况。
问题可能原因:页面中存在其他油猴脚本或B站自身代码创建的未被作者注意到的iframe,这些iframe的加载也触发了load
事件。
建议:
禁用其他油猴脚本: 逐个禁用其他油猴脚本,观察load
事件触发次数变化,以确定是否由其他脚本导致。
检查iframe: 在脚本中添加条件判断,避免在iframe环境中运行代码。例如,检查window.parent === window
,只有在顶级窗口才执行代码。
使用更可靠的加载完成判断方法: load
事件并非总是可靠的页面完全加载指标,特别是对于复杂的网页。考虑使用更可靠的方法,例如:
DOMContentLoaded
事件: 该事件在HTML文档完全解析并构建DOM树后触发,比load
事件更早发生,但资源(如图片、脚本)可能尚未完全加载。
MutationObserver
: 监控DOM树的变化,当页面内容稳定后,可以认为页面加载完成。需要设置合适的观察条件和超时机制。
Performance.timing
API: 获取页面加载性能数据,根据loadEventEnd
属性判断页面加载完成时间。
通过以上方法,可以更准确地判断B站网页的加载完成状态,并解决load
事件多次触发的困扰。